幸福是一種能力

 

哈佛最受歡迎的人生導師塔爾.班夏哈教授告訴我們,幸福是一種能力。

他説幸福與狀態無關,幸福的能力是對快樂的感知力。是一種可以鍛鍊的能力。就像肌肉沒有力量,可以舉啞鈴來增強力量,幸福的能力同樣是可以鍛煉出來的!更快樂的因素,常常不是因為賺了更多錢;也不是因為社會地位得到更高的提升;甚至不因為身體更健康,這些未必都能夠帶來真正的幸福。真正的幸福源於在追求這些東西的同時,還能隨時感受到快樂。

班夏哈提出幸福的四象限,代表四種不同的人生態度和行為模式

一、「現在幸福、未來不幸」的及時行樂型。吸毒的人知道自己這一針打下去是沒有未來的,但是他們管不住自己,非打不可,這種行為叫作及時行樂。有的人沉迷於網路遊戲,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很低,明知道就算玩到四十歲,自己也是沒有前途的,但他們繼續玩。還有人夜夜笙歌,不學習,不鍛鍊和提升自己,不管未來會怎麼樣,只要現在開心就好

第二種價值觀是「現在不幸,未來可能也沒法幸福」的無助型。據說,得了嚴重憂鬱症的人很多都是無助型。無助型的特點,就是人生像走在一個黑暗的隧道當中,永遠看不到前方有產生樂趣的可能,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沒什麼意思,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來。心理學家有一個實驗,探討「習得性無助」,證明無助不是天生的,而是學來的,是一個人自己去學來的,從生活當中學來的。習得性無助是可以擺脫的東西,只是人們認為自己不能擺脫。

有一種訓練大象的方法是在大象很小的時候,把牠綁在一根很粗的木樁上。好動的小象一開始會想掙脫木樁,掙扎了許多次後,小象發現自己無法掙脫那根木樁,於是就放棄了掙扎。當牠長成大象,力量足以掙開木樁的束縛時,牠還是以為自己擺脫不了,這也是種習得性無助。人類會習得性無助嗎?一個女孩若曾遇過很多不好的男人,她就會認為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好男人了,很多女孩子聊到男人就會說「男人沒有一個好東西」;有人會認為婆媳是永遠無法和諧相處的。還有人說:「我沒有方向感,別跟我談方向,我完全不行。」

第三種價值觀是「現在不幸,但是未來會幸福」的忍辱負重型。有的人一直在等:等公司上市就好了、等兒子考上哈佛大學就好了、等能夠去環遊世界就好了……忍辱負重著。忍辱負重型的人未來會怎樣?過十年、二十年、三十年以後會怎樣?答案是,忍辱負重型的人永遠都不會幸福。任何想要透過改變外部的環境,來改變自己幸福狀態的想法,都是不切實際的。忍辱負重型的人在這個世界上是絕大部份,因為很多人的教育方式就是這麼灌輸自己的。

第四種價值觀叫「現在幸福,未來也幸福」的快樂開朗型。快樂有不同的樣子,要能體會到此刻的快樂。如果我上課的時候總惦記著要去吃點什麼,那麼上課的那一刻就會覺得特別痛苦。但如果我想,生活中註定了有這麼一段時間要來上課,現在可以感受到上課的快樂,之後可以感受吃東西的快樂,兩種快樂是不一樣的,這就是幸福的能力。

班夏哈用幸福的方法、四個象限的方式,呈現出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幸福:現在幸福,未來也幸福。比如在努力地為未來打拼的同時,要為未來努力,但也要開心地享受努力的過程,這才是幸福的方法。

想從及時行樂型、無助型、忍辱負重型變成快樂開朗型重要的方法是『改變你的思維模式』。

人有兩種思維模式,分為溺水型思維和郊遊型思維。

溺水型思維永遠都像是被人壓在水池子裡的感覺:我們憋著一口氣,心想:考上大學就會好了;再憋著一口氣,考上研究所就會好了;再憋著一口氣,等找到好工作就好了;再憋著一口氣,等我創業就好了。創業以後,你發現惡夢才剛剛開始……

一定要把溺水型思維模式改成郊遊型思維:想像小時候郊遊,老師宣布說明天去香山,話音剛落,大家就高興得叫起來,回家以後讓爸媽準備飯菜、帳篷,還興高采烈地計畫怎麼玩。第二天出發,大家還是高興,一路高興。郊遊結束,我們還在興奮中...

我們的人生也可以如此,我們的人生目標可能是那個快樂的巔峰,但是在這個路途中,仍能享受到其中的快樂:上山是快樂,下山也是快樂。這樣,人生所積累下來的全是快樂的相冊,而不是痛苦的回憶,這就是幸福的方法。

(以上節錄摘自幸福的方法ㄧ書)

在經營事業的過程,我們一定要讓自己改變思維改變成郊遊型思想維,常常開心的看著目標,認真體會過程中的喜怒哀樂,活在當下、專注認真,就會看到自己的成長,一步一步往成功的方向邁進!那,人生真的會很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