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子習慣

最近有兩本非常熱門的書籍,一本是原子習慣,另外一本是複利效應。

我們來談談『原子習慣』這本書。

透過習慣的養成,如何帶來超凡的成就? 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:每天都進步1%,一年後你會進步37倍,每天都退步1%,一年後你會弱化到趨近於零;你的一點小改變,將會產生複利效應,如滾雪球般的,帶來豐碩的人生成果。

在我們的人生中,我們總是喜歡給自己訂出各式各樣的目標跟計劃,尤其是在每一年的年底,我們都祈求自己在隔年能有所成長,於是就重複的輪迴著:

訂計劃➡️短暫認真執行➡️減少熱情➡️開始怠惰➡️放棄計劃➡️開始訂定新的計劃。

一開始熱血的期望自己做出改變養成好習慣,但因為錯誤的設定與方法,導致自己只認真執行短暫的日子,等待新鮮感退去之後,就開始常常偷懶。偷懶久了之後,索性放棄整個計劃,一直到下一次的新事蹟出現時,再次訂定新的計劃,勉勵自己要達成。

為什麼大家訂的計劃常常都達不到呢,因為達不到而索性放掉計劃嗎?因為達不到,從此以後就不訂目標了嗎?訂目標沒有用嗎?當然不是這樣的。 我們要了解,這本書告訴我們,養成習慣到執行的過程中,有很多值得注意的地方。 該如何養成習慣才是重要的!大家總以為維持好的習慣要透過非凡的自制力來達成,事實上作者告訴我們,正好相反。他說越自律的人反而越少使用到自制力,他們只是知道該如何用正確的方法來執行計劃,並且建構出正確的環境。

我們知道只有環境才能改變一個人,這就是為什麼孟母三遷的緣故,為了養成一個人好的習慣,跟哪些人在一起很重要,所以團隊聚集組織運作非常重要!具有正確的信念也很重要❗️

養成習慣的精髓不在於『擁有』,而是在於『成為』

改變習慣的第一步就是要改變自己的『身分認同』。比方說,你想要戒煙,那麼、當人家遞ㄧ支煙給你的時候,你的拒絕方式應該是『抱歉,我不抽煙』。而不是:『謝謝你,但可惜我正在戒菸。』大家看出來了嗎?原因在於,表明自己正在戒煙的回答,並沒有改變戒煙者對自己的信念。『信念』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,我們有什麼樣的信念,就有辦法達到什麼樣的目標。雖然目前你正試圖戒煙,但終究還是認為自己是個抽煙者,需要煙來解決煩惱。但如果表明自己不抽煙的話,透露了過去抽煙的自己,已經跟現在沒有任何關聯,未來也高機率地不再需要抽煙。

從一個認定自己是戒煙者的身分,轉換成自己是個不抽煙的人,這看似微小的差異正是改變身分認同的一個重要關鍵。我們的思想或行為與身分認同越緊密時就越難改變,你會開始抗拒與自己身分衝突的事物!『我不是那種人』的心態會不斷地出現。 一股內在的壓力,會驅使自己維持形象。為避免矛盾,我們會做出與身分同向的行為。

也正因為如此,想要改變習慣,你要先從身分認同開始。我們常常看到一些夥伴說『我數學不好』、『我國文不好』『我拙口笨舌』『我很笨』、『我不適合上台講話』,其實這都是身分認同的問題。我們要常常説『我可以』『我是最棒的』『我是成功的領導者』等等話語來取得身份認同!

有了身分認同之後,建立習慣的過程可以分成四個層次:

一、提示

二、渴望

三、回應

四、獎賞

 

有幾個簡單的例子解釋給大家聽:

早上起床時,發現自己嘴巴臭臭的,擔心會影響社交甚至蛀牙(提示),於是你為了想要保持口腔清潔(渴望), 第一件事情就是進浴室盥洗(回應),清潔完之後口氣清新(獎賞)。

盥洗完之後,到公司之後看見優秀的同事認真工作(提示),為了跟上團隊(渴望)自己也必須保持專注力(回應),最後獲得得主管與同事間的更多信任與讚賞(獎賞)。

下班後想起今天中午吃的太多(提示),擔心自己的身材走樣(渴望),決定到公園慢跑一個小時(回應),跑完後覺得身體輕盈,而且大汗淋漓過後身心也更加舒爽(獎賞)。

回到家盥洗之後,走進昏暗的房間(提示),為了能看見東西(渴望),你打開夜燈(回應),安心的整理過後準備就寢(獎賞)。

從以上幾個例子,可以發現幾乎所有行為都可以被這四個層次所解釋,不論養成好習慣或壞習慣,也是從這四個方向著手。

讓提示顯而易見、習慣有吸引力、行動輕而易舉、獎賞令人滿足,就可以增加好習慣的養成;讓提示視而不見、習慣毫無吸引力、行動困難無比、獎賞令人不滿,就可以幫助你解除壞習慣。

人生真的就是如此,每天細微的改變與成長,長期累積下來會造成極大的差異,這就是所謂的複利效應。 你可以選擇虛度光陰,也可以試圖做出改變。人生的命運其實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!

如果你想做出改變,卻不知如何行動?或是常常失敗的話,真的建議可以去看『原子習慣』這本書!應該可以讓你得到最佳的解答!